103年國家發明獎頒獎直擊
三月二十六日 早上八點鐘不到,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就陸續湧進人潮,音響、燈光、攝影師、工作人員早已就序,記者們更早早來搶個好位置,金鐘主持人陳凱倫也來來回回彩排多次,是什麼節目需要如此慎重呢 ? 喔!原來是「103年國家發明創作獎頒獎典禮及得獎作品展示宣傳活動」啦!
「國家發明創作獎」(以下簡稱國發獎)自民國93年起舉辦至今已11年,是唯一由政府舉辦,以鼓勵國內從事研究發明、新型或設計的創作者為主的獎項,是中華民國在研發創新領域的最高競爭平台,也是個人獎項的最高榮譽。「103年國發獎」經初審後合格的參選作品共有414件,由主管機關、產業界、學術界等專家學者所組成的30人評審團,歷經長達4個多月的初賽、複賽等嚴謹審查後,共選出44件優秀專利作品,包含發明獎金牌6件、銀牌20件;創作獎金牌6件、銀牌12件。由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王美花局長親自出席頒獎及表揚得獎人;王局長表示,這屆得獎作品大部分是由產學研界共同研發的專利,專利商品化技轉或授權國內外公司的比率超過9成,創造衍生效益上看數十億元,顯見發明人愈來愈重視研發專利商品化與產業化。永光化學研發中心林文琴、李建文很榮幸的躋身發明獎銀牌之列,是唯一非學術或研究法人機構或產、學、研界共同研發的專利發明得獎者,實屬不易,值得慶賀!
本次得獎作品相當多元,主要特色有(一)節能減碳,綠色設計當道 (二)生技醫療,發展趨勢產業 (三) 智慧生活,結合科技及創意等,不僅具有獨特創新性、高度實用價值,且深具市場潛力與龐大商機,不同以往,經濟部今年更加注重提高得獎作品曝光度,增加媒合機會,致力於促進後續商品化等工作,因此「103年國發獎」各項精彩的得獎專利作品,除已於頒獎活動現場向媒體推介宣傳外,也將得獎作品提供給工業局進行後續發明專利產業化輔導,並於10月1至3日於世貿舉辦的「2015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中展出,以吸引國內外投資人的目光。另外首次與以蒐藏我國重要科技與產業文物為主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合作,針對得獎作品進行系統性的蒐藏、保存,未來將應用於展覽及教育活動,作為國人發明創新歷程的見證,並提升社會大眾對專利的認識。最後,在鎂光燈閃爍下,熱鬧交流聲中,互道來年再見!!